聊斋志异-王司马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史学语 人气:1.77W
聊斋志异-王司马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聊斋志异《王司马》原文

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1],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2],阔盈尺,重百钧[13]。每按边[3],辄使四人扛之。卤簿所止[4],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 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5],时 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6],横斜十余里。 状若藩篱[14],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15]之。司马又置之。 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7],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 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聊斋志异-王司马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第2张

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16]三,力疾陛辞[8]。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9]。” 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10]。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11],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12]。

聊斋志异《王司马》翻译

新城的王大司马名叫霁宇,在镇守北方边关时,曾经叫匠人铸造了把长杆大刀。刀宽超过一尺,重百钧。每次到边防上巡察时,就派四名兵士扛着这把大刀。他的仪仗随从到了那里,就把大刀放在那里的地上,故意让北边的人去提。他们用力去摇撼,大刀却一动不动。王司马暗中用桐木照着铁刀的样子做了一把木刀,宽窄大小一模一样,用银箔贴在刀上,时常骑在马上舞动大刀;北边各个部落的远远见了,没有不吃惊骇怕的。王司马又叫人在防线的外边埋上苇箔作为界墙,横向十余里长。形状好像篱笆墙一样,故意散布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的敌兵把苇箔全部拔掉放火烧了。王司马又命人设置上篱墙。接连烧了三次以后,他就叫人在苇篱下埋上火药石块设上引信。北方兵又来焚烧苇墙,火药石块猛然爆炸,北兵死伤很多。北兵逃走之后,王大司马又像以前那样设置上苇箔墙,北兵远远地望见就退走了。因此对王司马服服帖帖,敬若神明。

后来王司马退休回家了,边塞上又有敌兵侵犯的警报,朝廷召他再去镇守边塞。王司马这时已经八十三岁了。他极力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进宫向皇帝当面辞行。皇帝劝慰他说:“只是劳你躺着处理边防事务罢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每到一处,就躺在军中的营帐之中。北人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因而借着议和的名义。要来验证一下消息的真假。掀开帘子,见王司马神气安闲地躺在床上,就都向着床跪倒拜见,吃惊地退出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