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史学语 人气:2.13W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隋朝以后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那自然就是由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了。这奠定了后世人才选拔的一条重要的基本途径。

但科举考试也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官考试也就是常说的文举,二就是武官考试即武举。这都是人们步入仕途较为直接的方式。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相信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文举了,因为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化书籍,对科举制度的描述主要就是讲的寒窗苦读的文举。

但一提到武举却鲜为人知,甚至好多人认为科举,就指的是围绕着四书五经,以及各类儒家学说的各级考试。

那么一并属于科举考试中的同级科目,为何经过后世王朝的沉淀,文举成为科举的主流趋势,而武举却逐渐走向没落了呢?

科举制的分化

我国历代王朝奉行1300年的科举制度,竟然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昏君隋炀帝杨广建立的,他设立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这也就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科举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所能实行的最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起源于隋朝,但他真正完善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名的贤君,他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名言。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求贤若渴,因而他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是极为重视,以德行和学识为考核官员是否合格的标准。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2张

在唐太宗时,科举进一步被完善,为给予民间无名无势的学子更多登科入士的机会,他扩充学校,改善国子监,使科举深入民心。

一直到了武则天称帝后,科举制迎来了它又一次全面的完善和发展。因为在这一时期,武则天正式设立了与文举同级的武举。

武举的溯源

武举制度正式确立在武周时期,这是为了平衡国家文臣武将的比例。我国第一次武举考试举办于武周长安二年。

武则天宣布:诏令天下各州县都必须在教导习文写字的时候一并教习武术等格斗技巧。在此次背景之下,武举正式由兵部主持举行。

武举和文举一样,都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流程与科目,如若通过武举考试,即最终成绩合格的人,均可被授予与文臣相对的武职。

文举的科目一般有《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以及一些时政策论等。武举方面的考试科目也有很多。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3张

唐朝时期注重马上功夫,因此马射,马枪等是必考的,还有步射,平射,负重,摔跤等都属于武举考试的范畴之内。

但其实在武则天时期,武举只是一个”新生儿“,他无论从流程还是科目等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太健全的。

因为在盛唐时期,拥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已经成为了历史,初创武举只是为了培养勇猛的士兵而非运筹帷幄的将军。

所以在这一时期,国家需要的大部分还是能够守成治国的文臣,而非战斗的武将,这也是死武举较为落后的重要原因。

而武举一经创办,立即就风靡全国,因为好多读书方面不行但身体较为强壮的一类人除种地以外又多了条登科入仕的好途径。

救唐朝于水火当中的名将郭子仪,就是通过唐玄宗开元盛世时举行的武举异等出身,可见武举也有着很深的历史影响。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4张

武举的创办,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模板,在后世的不断完善修改下也逐渐趋于成熟。

武举的发展与废止

众所周知武举与文举同级,那么文举中既然有状元郎,武举中也应该有。武状元一称第一次设立在重文抑武的宋朝时期。

在宋朝开始,武举才被正式列入整个科举体系当中。但是文举早就已经是人们登科入仕的主要途径。

武举较为落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还有当时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纷纷都想成为苏轼那样的文学大家。

但在宋神宗的时候,国家军事方面实在是太落后,与侵略者的战斗接连失利,于是皇帝重振武举,培养将士人才。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5张

这时候的武举已经不单单是凭借力气,还包括对于兵法上的见解以及一些军事谋略,这就是为了培养将才而改进的。

到了元朝,武举就彻底废止了,但文举还依旧盛行于天下。这是因为执掌天下的是蒙古人,他们并不需要异族有习武之人。

这也是为了他们对天下的统治所考虑,但只是不需要武将,治国的文臣还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这一时期文举再次昌盛武举变得暗淡。

到了明清时期,武举正式改名为武科,直到成化十四年,在太监王直的建议下,武科也相继设立了乡试和会试。

但由于明朝开国时是由征战取得了天下,因此开国之后就封了许多的将军武职,且这些武职大多都是世荫承袭的。

所以在有明一朝,通过武举而获得武职的人是少之又少,反而在这一时期文举又一次被改进,大致成为了八股文结构。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6张

这对士子们登科入仕可谓是又一次放宽了限制,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被束缚,因此这一时期武举也稍逊于文举。

到了清朝,文举与武举的距离才被拉近,因为这一时期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像元朝一样轻视汉族文化。

反而为了稳固统治,大力地继承了汉文化,武举也被重视起来,这是因为清朝本来就是以武治国的。

我们都看过的《武状元苏乞儿》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里面也大致还原了清朝武举的考试程序以及办法。

武状元不仅由皇帝亲自接见,而且还会举办”会试宴“来庆祝,可以说在有清一朝,武举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但就算武举地位再被重视,它也完全不能和文举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举办武举大多是为了一旦有战争发生可以及时供应将才。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第7张

但在守成治国时期,国家主要需要的还是能够为皇帝在治理国家以及朝政上出谋划策的文臣,而非驰骋疆场的武将。

虽说武举和文举都是为国家推荐人才的方式,但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为忌惮的还是拿下手握重兵的将军而非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结语

总而言之,文举的不断发展和长盛不衰还有武举的时而振兴时而废止,都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利益而言。

历朝历代皇帝的执政态度以及治国方针也影响着武举命运的昌盛与衰落,社会是和平还是动乱也是影响武举的重要因素。